
新闻动态
NEWS CENTER
NEWS CENTER
2023-10-23
第15个双十一,全网争夺起了“最贱价”。
10月18日,快手预售开始,打响了双十一的榜首枪;10月20日,拼多多、抖音敏捷跟上;10月23日的京东、10月24日的天猫预售……促销细节尽管各有不同,但都同时喊出“最贱价”的口号。
回望首届双十一,2009年11月11日,凭仗20余个品牌、5000万成交额,经过五折清仓的手段,“双十一”开始了它的造富神话。
随后,2010年,交易额达到了榜首年的17倍;2017年,11秒破亿,9小时破千亿元……当数字巨大到失去感知,人们逐渐用时、分、秒替代天、年,去核算双十一的交易额增速。
截止上一年,仅天猫双十一就现已有了超过 29 万个品牌,商家也早已不再只卖清仓,而是把这个大促当作跟用户推介全部产品的最好机遇。
可是,跟着品牌数量逐渐巨大,让每个赛道都敏捷“卷”了起来。
过去的双十一,顾客需求“抢购”产品,而现在,变成了渠道与商家“争夺”用户。话语权从商家、渠道到了顾客手上,所以,“最贱价”就成了那把最有用的杀手锏。
据商业数据派调查各个渠道的详细规矩时发现,本年的贱价,主要有绝对值、相对值两个纬度,一是在全年时间段内的“最贱价时间”,二是相较其他渠道、店铺的最贱价。
但与早期的价格战不同,本年的贱价不等于恶性竞赛,渠道、品牌不想被困在贱价里,除了降低本钱,更需求“挤掉供应链的水分”,“在产品上做足立异”。
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就在双十一发布会上提到,跟着消费更加理性,可以买贵的,但不能买贵了。
与此同时,消费分层、线上渗透和品牌价值,都成为品牌营销战略改动的驱动力。
“我国的10亿顾客群体现已形成了明显分层”,正如淘天集团CEO戴珊所说,除了高消费人群的需求晋级、低消费群体的性价比需求,更多的中腰部顾客正在快速变化,“依然对品牌具有激烈的需求,可是对品牌背面的产品力、品牌深度的内在有更多地辨别。”
在这样的消费布景下,这届双十一,电商渠道们的手段空前的共同:用更直接的“贱价”激起用户下单,靠内容四两拨千斤。
激烈的竞赛下,电商渠道们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,在整个流程上都在降本提效。
首先,从顾客最直观的优惠战略来看,活动规矩都在简化。
此前让用户保持着狂欢、兴奋的“传统节目”正在退居二线,双十一,也正在“告别”过去的自己:
这些改动,缩短了顾客的决策时间本钱、决策难度,都在力求以更“省心”的方式,抢先拿下订单。
抖音、拼多多的官方立减、单件立减
以“官方立减”的出现为例,商家刘明(化名)告知商业数据派,本年以来,渠道一直测验官方立减,“立减的转化率的确高,建议小产品们都报立减。”
以往的凑单满减,本质是为了激起购买愿望,但也逐渐引起顾客的吐槽。“在我们渠道的大促上,有多少顾客底子无法把一个购物篮里放到300以上。”淘天集团阿里妈妈及市场总裁家洛说道。
现在改为官方立减,一方面,让贱价以更直观的形式体现出来,在搜索页面更具有竞赛力,招引更多流量;另一方面,是为了让更多凑不齐、不肯凑满减的顾客愿意下单。
从“跨店满减”到“官方立减”,折射出,渠道不再盲目寻求GMV增速,而是争取用户的改变。